![]() |
---|
西藏著名山脈和山峰介紹
西藏高原上有許多世界著名的山脈,它們的海拔高、面積大、時代新,是地球上最雄偉的山脈。按走向可分為東西向和南北向兩組,東西走向的山脈佔據了西藏高原大部分地區,從北向南主要有四列:崑崙山脈、喀喇崑崙山—唐古拉山脈、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脈和喜瑪拉雅山脈,南北向的山脈主要指東南部多條嶺谷相間的橫斷山脈。這些山脈大致作弧形展佈,中間撒開,兩頭收斂。
著名山脈
喜瑪拉雅山脈
![]() 位於西藏高原南側,是一條近似東西向的山系,其主要部分在我國與印度、尼泊爾的交界線上。它由許多平行的山脈組成,從南至北分為錫伐利克山、小喜瑪拉雅山,大喜瑪拉雅山。全長2400公里,寬約200-300公里,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
四周高峰林立,其中超過7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1座,海拔8844.3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就聳立在喜瑪拉雅山中國和尼泊爾邊界上,雄踞地球之巔。喜瑪拉雅山發育了許多規模巨大的現代冰川,冰斗、角峰、刃脊等冰川地貌分佈廣泛。雪線以下數公里範圍內遍佈塔林,相對高度可達40-50米。 喜瑪拉雅山脈南坡陡峻,北坡較平緩。南斜面高出恆河、印度河平原6000-7000為以上,構成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障。由於攔截印度洋西南季風,降水充沛,山上雪線較低。 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脈
![]() 橫亙西藏自治區中部,東起昌都地區嘉黎,東南延伸與橫斷山脈伯舒拉嶺相接,西到阿里地區獅泉河,南接印度河上源噶爾藏布及雅魯及雅魯藏布江谷地,是藏北與藏南、藏東南的分界線,也是西藏外流河與內流河的分界線。
東西長約1400公里,南北平均寬約80公里左右,山嶺平均海拔5800-6000米,東西兩端高,中間稍低,超過6000米的高峰有25痤,其中岡底斯山主峰岡仁波齊海拔6714米(岡仁波齊是世界最殊勝的神山,佛教稱其為宇宙的中心,是佛教、印度教、苯教共同尊崇的神聖之地),念青唐古拉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17米。 岡底斯山與念青唐古拉山之間沒有明顯的界線,分界處大致在東經90度附近,念青唐古拉山雪蓋面積較大,遍佈山谷冰川和冰斗冰川;岡底斯山的雪蓋零散,冰川較少。 喀喇崑崙山脈
![]() 立於青藏高原西北側,連結著帕米爾高原、喜瑪拉雅山及唐古拉山。其主體部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與克什米爾的交界線上,西藏境內是它的東延部分。 喀喇崑崙山是世界第二高山脈,平均海拔6000米。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喬戈裡峰是它的最高峰(喬戈裡峰也叫K2峰,是世界上最難攀登也是最具神秘色彩的雪峰)。
位於國境線上。喀喇崑崙山口為新疆通往克什米爾的交通要道。在印度洋季風和西風帶的影響下,喀喇崑崙山成為世界上中緯度最大的山嶽冰川發育地區區。 唐古拉山脈
![]() 它北起小唐古拉山,南至西藏安多一線,南北寬達160公里。唐古拉山的主體部分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但相對高度多在500米左右(最大相對高度可達1000米)。 最高峰格拉丹東峰海拔6621米,是長江的發源地,在唐古拉山寬廣的山幅之間,分佈著眾多的河谷和湖盆草壩,水草豐美,是天然的優良牧場。 崑崙山脈
![]() 由於崑崙山以巨大的高度和長度橫貫亞洲中部,因此有"亞洲脊柱"之稱。崑崙山是我國永久積雪與現代冰川最集中的地區之一,雪線高度除東西兩端較低之外,絕大部分都在5400-5800米。 積雪範圍廣,僅玉龍喀什河上遊的冰雪覆蓋面積就達3000平方公里。崑崙山區冰川數量較多,有大小冰川近千條,最長的冰川達25公里。 橫斷山脈
![]() 山嶺高度自北向南逐漸降低,北部山嶺海拔5000米左右,南部降至4000米左右。 谷地自北向南則顯著加深,山嶺與河谷高差達1000-2500米。北部山體較完整,分水嶺地區還保存著寬廣的高原面,是良好的夏季牧場;南部嶺谷櫛比,山勢陡峻,河床深,多急流險灘。 著名山峰
岡仁波齊峰
![]() 珠峰朗瑪峰
![]() 矗立於地球之巔的珠穆朗瑪峰本身就是喜瑪拉雅山脈最典型的斷塊山,其形似金字塔的峰頂是由奧陶紀棕黃色大理巖和結昌灰巖組成。據科學家測定,珠峰現仍在不斷上升,平均每年以3.2到12.7毫米的速度,繼續刷新它自己所創造的世界最高記錄。珠峰地區因受東南季風和西北寒流影響,氣候複雜多變,即使在一天之內也往往變幻莫測。 一般來說,每年3月初至5月末、9月初至10月末氣候較為溫和,是旅遊和登山的最佳季節。珠峰是世界登山家和科學家所嚮往的地方,1953年由英國人埃德蒙。希拉裡首登成功。到1997年底,全世界有二十多個國家的五十多個隊計二百多人享有登臨世界巔峰的殊譽,並開創了11條登山路線。1988年,中、日、尼三國聯合登山隊還創下從南、北兩坡雙跨會師頂峰的壯舉。 南迦巴瓦峰
![]() 海拔7782米,世界第十五高峰,矗立在雅魯藏布大拐彎內側,東經95度,北緯29.6度。南迦巴瓦峰的三大坡壁被冰雪切割成風化剝蝕的陡巖峭壁,以西坡為最。坡壁上基巖裸露,殘留著道道雪崩留下的溜槽,峽谷之中又佈滿了巨大的冰川。該地區冰川大都屬於海洋型冰川,運動較快。受氣溫、降水和地勢的影響,冰雪崩十分頻繁且雨季較長。最佳登山時間為2-4月和10-11月的旱、雨季交替期。 南迦巴瓦峰於1992年10月30日被中日聯合登山隊征服。進山路線:從拉薩出發沿川藏公路東行400公里左右至八一鎮,而後沿尼洋河南下75公里到米林縣城,從米林縣沿雅魯藏布江東行91公里至派鄉,再北上18公里至格嘎,然後步行即可到達海拔3512米的南迦巴瓦登山大本營。
洛子峰
![]() 馬卡魯峰
![]() 進山路線:從拉薩乘車經日喀則到定日(需時2天),再往西轉南經白巴、帕卓至尤帕鄉(行程約120公里),然後換乘犛牛向南到達沙基塘登山大本營(行程約60公里)。這裡是馬卡魯山的東山麓,海拔3600米,營地較為開闊,水源充足。 卓奧友峰
![]() 希夏邦馬峰
![]() 拉布吉康峰
![]() 門隆則峰
![]() 門隆則峰至今仍為處女峰。進山路線:從拉薩經日喀則到達定日,之後再行100公里可到達絨轄河谷,沿河谷下行24公里,即可到達門隆則峰西南側的巴普大本營,此處海拔4700米。登山最佳時間為每年45月份和9-10月份。 加拉白壘峰
![]() 最佳登山時間為2-4月和10-11月的旱、雨季交替期。加拉白壘峰於1986年10月30日被喜瑪拉雅登山協會首登成功。進山路線:從拉薩出發沿川藏公路東行400公里左右至八一鎮,而後沿尼洋河南下75公里到米林縣城,從米林縣沿雅魯藏布江東行91公里至派鄉,再北上18公里至格嘎,再北上到加拉,從加拉過江後北海上即可到加拉白壘南麓大本營。 納木那尼峰
![]() 1985年5月26日,中日聯合登山隊首次沿納木那尼峰的西北坡登頂成功。進山線路:有二條進山路線,一條是從新疆沿新藏公里,經葉城、獅泉河至普蘭,全程約3044公里;另一條從拉薩西行,經日喀則、薩嘎到普蘭,全程約1433公里。登山時間以5-6月下旬為宜。 庫拉崗日峰
![]() 寧金抗沙峰
![]() 卓木拉日峰 泡罕里峰
![]() 泡罕里山海拔7128米,東側在中國亞東縣境內,西側屬於印度托管的錫金王國,距東面的卓木拉日45公里。山峰坡壁陡峭,峰頂氣候惡劣,登山難度極大,至今仍未有人從中國一側攀登成功。進山路線:從拉薩沿中尼公路經江孜轉南行386公里後到達堆納,從堆納向東20公里卻到達卓木拉日峰腳。南下經扎康再向西行22公里,即到泡罕裡山腳。登山最佳時間是4-5月和10-11月。 |
![]() |
|